概念: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一系列疾病。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出现肝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饮酒量和饮酒年限是两个主要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性别、种族、肥胖、并存肝炎病毒感染、营养状态等均可能影响酒精性肝病的发展。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酒精代谢产物乙醛所致肝损伤、酒精代谢引起肝小叶缺氧、肝脏微循环障碍、酒精引起肠道菌群改变等多种机制有关。
临床表现:
病情轻的时候可以无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蜘蛛痣,谵妄等症状。
诊断标准
5.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大于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大于40g/d,女性大于20g/d;或两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大于80g/d。
5.2血清天冬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等指标升高。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明显下降,通常四周内基本恢复正常。
5.3超声显像或上腹部CT提示弥漫性脂肪肝。
临床分型:
轻症酒精性肝病:通常无症状,生化指标、影像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基本正常或轻微异常。
酒精性脂肪肝:长期饮酒的人80%患有单纯性脂肪变性,影像学诊断符合脂肪肝,血清转氨酶指标轻微异常。
酒精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可伴有发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升高。重症酒精性肝炎时可出现肝功能衰竭的表现。
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出现纤维化血清标记物、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出现肝硬化征象。
治疗原则:
戒酒和营养支持,戒酒是最重要和首要的措施,戒酒基础上,为患者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并补充多种维生素、加强营养支持。
改善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对症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极其并发症。
健康管理:
酒精性肝病重在预防,应加强健康宣教,增强国民对嗜酒和酗酒行为维护的认识,注重筛查高危患者,及早戒酒,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