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全面了解乙肝之十七肝硬化的并发症

肝性脑病患者起初有轻微的性格和行为改变,以后出现精神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及神经体征(如扑翼样震颤)以至昏迷,故又称肝昏迷。

肝性脑病常由严重肝疾病引起,以晚期肝硬化最为常见,其次为重型病毒性肝炎,也可见于严重胆道感染和门-体静脉分流术后。

肝性脑病的发病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其机制比较复杂,因病因不同而其发病机制也各不相同。目前多认为是毒物积聚和机体代谢严重紊乱协同作用所致。产生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一般认为是肝细胞功能衰竭与门腔静脉之间有自然形成或手术造成的侧支分流。

肝性脑病时体内代谢紊乱是多方面的,脑病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含氮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氨、硫醇的代谢障碍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积累可能引起主要作用。此外,慢性肝病患者大脑有害物质的耐受性降低也是重要因素。

肝昏迷的分期目前多采用病人意识障碍的程度即昏迷前兆的表现、浅昏迷、深昏迷这样一种临床发展过程分期。这种分期比较简便,有利于动态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一般将肝昏迷分为4期:

昏迷前驱期:有的病人平时表现非常稳重,突然出现幼稚轻率的动作,或衣帽不整,或随地吐痰,随处大小便,脱衣服等;反应和回答问题尚正确,但有时吐字不清,动作缓慢等。此期一般无神经体征,或仅有轻微的表现。此期脑电图检查多数正常。

昏迷前期:以精神错乱、意识模糊、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要表现,比前一期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能力均减低,如对人员的姓名年龄、自己住在何处;不能完成如“1十1等于几?”、“此物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等简单问题,常有语言不清,书写障碍,举动反常如寻衣摸床、手舞足蹈;时有幻视、幻觉、恐惧狂躁,近似一般精神病的表现。此期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已出现,如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常出现不正常波形,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昏睡期:患者大部分时间患者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并能应答问话,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肌张力增加,脑电图有异常波形(θ波)。

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痛刺激和不适体位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和换气过度。脑电图明显异常(δ波)。

以上各期的分界不很明确,临床表现可有重叠,病情发展或经治疗好转时,程度可升级或降级。少数慢性肝性脑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有暂时或永久性器质性损害。另外,对于从事驾车或高空作业职业的肝硬化患者,应时常体检,万一症状出现,可早期发现。

(明日更新:带你全面了解乙肝之十八:肝硬化的并发症--肝肾综合征)

(写文章不易,如果喜欢,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gyh.com/ghbl/15553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