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血管病专栏丨文献精读肝硬化门静脉

从医是一件苦事,不提那些摞起来比自己还高的专业书,若是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病人多做点什么,还要吃得苦中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潜心钻研。这其中,广泛的文献阅读和及时的知识更新必不可少,也不容易。

为让这个过程更有效率一些,给大家提供一点协助,及时传递学术进展就成为了《国际肝病》十几年来一直秉承的宗旨和坚持的初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肝病感染病工作者的支持和帮助,感恩之余,也请大家与我们继续齐心划桨,为我国肝病感染病学发展这条大船的远航贡献力量。

很荣幸,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医院消化内科祁兴顺医生的支持,开辟“国际肝病-肝脏血管病专栏”,定期收集整理肝脏血管病领域的研究进展,对重要文献进行精读讨论,希望能帮助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启迪临床科研思维、学以致用。

今天,国际肝病-肝脏血管病专栏的首秀正式与大家见面了,大家对专栏的形式和内容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请给我们留言,帮助我们做得更好。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对肝移植后早期和长期结局的影响

文章简述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VeinThrombosis)是肝硬化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肝移植术后结局的影响尚未明确。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nicalPractice杂志于年12月28日在线公布了一篇题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对肝移植后早期和长期结局的影响》的研究。这项研究旨在分析门静脉血栓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其对肝移植术后早期和长期结局的影响。

来自伊朗的设拉子医科大学EshraghianA等纳入了从年3月至年3月期间在Avicenna医学及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的成人肝硬化患者(18岁),共例。在肝移植时确定是否存在门静脉血栓。分析肝硬化患者中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肝移植后早期和长期结局的影响。

结果显示,例患者(17.3%)被诊断为门静脉血栓。严重的食管静脉曲张(Ⅱ级和Ⅲ级vsⅠ级)(OR:2.5;95%CI:1.46-4.26;P=0.)、移植前的糖尿病(OR:2.03;95%CI:1.13-3.64;P=0.)和隐源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作为肝硬化的病因(OR:1.36;95%CI:1.08-1.72;P=0.)是门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门静脉血栓是肝移植术后早期(90天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OR:2.05;95%CI:1.10-3.81;P=0.),但不影响长期生存。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肝移植前门静脉血栓的患病率较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作为肝硬化的病因和糖尿病可能是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需要对这些患者进行更为严格的门静脉血栓筛查。

重要研究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1.门静脉血栓在肝移植患者中的患病率

这项研究提示门静脉血栓在肝移植患者中的患病率为17.3%。这一结果与既往研究相近。比如,来自美国的Werner等报道,在等待肝移植的患者中门静脉血栓的患病率为13%(WernerKT,etal.DigDisSci;58(6):-.);来自意大利的Violi等报道,在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肝硬化患者中门静脉血栓患病率为17%(VioliF,etal.InternEmergMed;11(8):-.);来自埃及的Abdel-Razik等报道,肝硬化患者中门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7.9%(Abdel-RazikA,etal.EurJGastroenterolHepatol;27(5):-.)。总的来说,约有六分之一的肝硬化患者会伴有门静脉血栓。

2.门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门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严重的食管静脉曲张(II级和III级)、糖尿病和隐源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作为肝硬化的病因。根据OR值结果来看,最为显著的门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严重的食管静脉曲张。这也间接说明,随着门静脉压力的不断升高,门静脉血栓风险将会逐渐增加。

当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越来越常见。研究者也发现,隐源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也是门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实际上,此前的Ghabril(GhabrilM,etal.Transplantation;(1):-.)以及Stine(StineJG,etal.LiverTranspl;21(8):-.)完成的两项研究也发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将显著增加门静脉血栓风险。具体原因尚不清楚。然而,这可能是因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主要表现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更高,而蛋白C水平更低)。

3.门静脉血栓对肝移植术后早期(90天内)死亡的影响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肝移植术后早期(9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急性肾损伤和门静脉血栓。此前,Ghabril等基于OPTN数据库也发现门静脉血栓与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差有关(GhabrilM,etal.Transplantation;(1):-.);Karvellas完成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也提示阻塞性门静脉血栓将显著增加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KarvellasCJ,etal.AnnHepatol2;16(2):-.)。

4.门静脉血栓对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提示,肝移植前伴有门静脉血栓的患者肝移植术后平均存活时间为(49.21±1.74)个月;肝移植前无门静脉血栓的患者为(52.95±0.67)个月。肝移植前伴有门静脉血栓的患者肝移植术后90天、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4%、83.3%和73.9%;肝移植前无门静脉血栓的患者为92.2%、89.3%和83.9%。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肝移植后长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急性肾损伤和糖尿病,而非门静脉血栓。

有或无门静脉血栓患者肝移植术后死亡原因主要包括脓毒症、多器官衰竭、原发性的移植物无功能和心肌梗死。两组之间死因构成比无显著差异。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来看,门静脉血栓可降低肝移植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但并不是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团队完成的一项大型荟萃分析,结果提示,术前门静脉血栓可降低肝移植术后1年生存,但并未显著降低5年生存(QiX,etal.JGastrointestinLiverDis;24(1):51-59)。相比而言,John(JohnBV,etal.AnnHepatol;12(6):-.)与Song(SongS,etal.ClinTransplant;30(9):-.)的研究并未发现门静脉血栓与肝移植术后生存相关。为什么不同的研究得出不同的结果呢?这可能与不同的研究制定的肝移植术前及术中门静脉血栓的管理策略各异有关。Dumortier等就发现,若门静脉血栓患者在肝移植术中进行了切栓治疗,则与无门静脉血栓患者的预后相近(DumortierJ,etal.AmJTransplant;2(10):-.)。而Hibi等发现,若门静脉血栓患者在肝移植术中进行了非生理解剖的血管重构,则将增加肝移植术后死亡率(HibiT,etal.AnnSurg;(4):-.)。

总结及展望

这项研究提示给临床医生一些重要的信息。门静脉血栓在接受肝移植的肝硬化患者中较常见,且可显著降低肝移植术后早期及长期生存;然而,其并非是最为重要的影响长期生存的因素。肝硬化患者中,密切筛查门静脉血栓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未来的研究也需进一步探讨门静脉血栓的不同管理策略对肝移植术后结局的影响。

本文作者

王乐,医院消化内科,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国际肝病-肝脏血管病”

专栏校审

祁兴顺,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AMEMedicalJournal主编,AnnalsofHepatology副主编。H-index为28,总共次引用。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国际肝病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医院十二周年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gyh.com/ghbl/34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