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做好预防

本文部分科普内容源于网络,不作为临床诊断及医疗依据,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五月路人雷,六月伴侣没…做为一个永恒的主题,许多人在减肥的过程中对自己十分“残忍”。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喝酒会得脂肪肝”“吃肉会得脂肪肝”“胖子容易得脂肪肝”。

但其实并不单单这样

脂肪肝,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肝脏从血液中摄取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随后再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将甘油三酯转运出肝。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肝细胞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或转运脂肪入血的能力减退,肝细胞内就会堆积大量脂滴,即形成肝脂肪变。

肝脂肪变虽然是一种病理学改变,但临床上绝大多数脂肪肝主要是通过肝脏B超、CT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的。B超检查结论中的肝脂肪浸润和脂肪肝,可能仅反映了肝脂肪变的程度轻重。

脂肪肝是第一大肝病

肝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慢性肝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疾病负担。最近十余年来,中国慢性肝病的病因谱发生了显著变化。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症和酒精滥用现象的日趋增多,中国脂肪肝患病率迅速增长,脂肪肝正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脂肪肝如何被催生的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感染性疾病已不再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而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的非传染性疾病正日益增多。其中,现代化的工作环境,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热量的膳食结构,以及生活懒散和经常熬夜等因素,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

1

不合理的膳食及饮食习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粮食消耗量呈下降趋势,动物性食物消耗量成倍增长。人体热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明显增加,且来自饱和脂肪、单糖、双糖的热量上升。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包括含果糖饮料)消耗过多与肥胖和脂肪肝关系密切过量进食、频繁进食、吃零食、喜甜食和荤食、常吃宵夜、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习惯,为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病提供条件。比起同等热量的早餐或午餐,一顿丰盛的晚餐更容易导致肥胖和脂肪肝。

2

酒精滥用

近30年来,中国居民酒类产品的消费量增长迅速,中国现已成为全球酒精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当前中国习惯性饮酒者数量不断增多,儿童和青少年饮酒已不少见,且人均酒精消耗量逐年增加。尽管少量饮酒并不增加脂肪肝的发病率,但过量饮酒肯定会导致肝损害。

3

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习惯久坐,有些患者甚至从不参加体育运动。人体主要通过体力活动消耗多余热量,没有被消耗的热量可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肥胖的形成原因中,活动过少与摄食过多同等重要。当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肥胖;当脂肪堆积在肝脏时,就出现了脂肪肝。

4

妊娠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见疾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可发生在妊娠28~40周,多见于妊娠35周左右的初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和男胎较易发生。临床表现与暴发性肝炎相似。在第一胎妊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母婴死亡率较高。

5

其它原因

由于各种感染导致的肝脏脂肪代谢紊乱也可引起脂肪肝病变。

脂肪肝的预防

1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少饮酒或戒酒

一日三餐定时、适量,早餐要吃饱、中餐要吃好、晚餐大半饱,避免吃得多、吃得快、吃零食、吃甜食、吃夜宵,以及把含糖饮料当水喝等不良习惯,以免热量摄入超标和扰乱机体代谢稳态,诱发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对经常过量饮酒者而言,减少饮酒量或完全戒酒是预防酒精性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其他防治措施均系“缘木求鱼”。

2

中等有氧运动

人体对多余热量的利用,可转化为脂肪储存外,主要通过体力活动消耗掉。在肥胖,特别是内脏性肥胖的形成原因中,活动过少有时比摄食过多更为重要。要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必须根据自身情况,每周坚持参加分钟以上、中等量的有氧运动,并持之以恒。同时,还应避免“久坐少动”的不良习惯。

3

定期健康体检

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家族史者,应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尽早发现肥胖、脂肪肝、糖尿病等,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阻止病情发展。

脂肪肝能否治疗

单纯性脂肪肝若能及时去除病因和诱因,肝内脂肪沉积可在数月内完全消退。脂肪性肝炎伴或不伴肝纤维化,也是完全可逆性病变。只是通常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且需要在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加用保肝抗炎药物,肝病才能完全康复。脂肪性肝硬化是相对不可逆的病变,但通过积极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即使到了严重的脂肪性肝炎,晚期肝硬化或肝癌阶段,积极的治疗也可为等待肝移植赢得时间,且可以预防肝移植术后脂肪肝复发。

由此可见,无论是单纯性脂肪肝,还是脂肪性肝炎、都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即使肝病已经发展至终末期,积极的综合性治疗亦能使患者获益。许多脂肪肝患者治疗后不见好转,恐怕还是治疗方法不当、治疗时间不够,或者评价疗效的指标不够合理。比如:仅寄希望于药物而忽视改变生活方式,导致脂肪肝的病因未能及时去除;治疗时间过短,转氨酶刚恢复正常或肝区胀痛消失后,就不再治疗;康复后,未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复发等等。

脂肪肝是病不是亚健康

即使是无症状的单纯性脂肪肝,也不是亚健康状态。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若不及时减少饮酒量,部分人将在十年内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虽然进展缓慢,十余年内少部分患者也可能发生肝硬化,但随访的5~10年内发生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概率较普通人群显著增加。因此,一旦发现患有脂肪肝,切忌不当回事,医院诊治。

医院治肝宝典:膨胀(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路径

肝硬化的诊断标准

1根据肝脏功能储备情况分类

(1)代偿性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A级。虽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少或腹胀症状,但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血清蛋白降低,但仍≥35g/L,胆红素35m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多大于60%。血清ALT及AST轻度升高,AST可高于ALT,g-谷氨酰转肽酶可轻度升高,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如轻度食管静脉曲张,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

(2)失代偿性肝硬化

指中晚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B、C级。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血清白蛋白35g/L,A/G1.0,明显黄疸,胆红素35mmol/L,ALT和AST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60%。患者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及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

2根据肝脏炎症活动情况区分肝硬化

(1)活动性肝硬化

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特别是ALT升高;黄疸,白蛋白水平下降,肝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并伴在门静脉高压征

(2)静止性肝硬化

静止性肝硬化ALT正常,无明显黄疸,肝质地硬,脾大,伴有门静脉高压症,血清白蛋白水平低。

供稿:李学课题组:李学、贡桂英、马建红

下期预告◤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方法

编辑薄海青

审核刘海平

王雪莹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沈阳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gyh.com/ghbl/34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