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我两篇写医保的文章,突然在20分钟内被“责令删除”——第一篇已经发了一个月了,死的十分突然。
第二天早上,发现有权威人士通过央广网发声,对我的文章进行了驳斥,贵州省卫计委,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院长联合发声,点名把我批判了一番。
坚称“我们是控制不合理费用的增长”
“病人诊疗、手术、检查等活动中必须使用的耗材,没有任何措施加以限制”
"我们的工作是有序地、有步骤地推进,不是临时性地、突发性地做。我们是科学控费,不是盲目的‘一刀切’控费。"
不过,这篇新闻的评论区堪称是车祸现场。
碰巧,这两篇文章虽然都被责令删除了,但是评论区我做了备份,里面有很多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声音,拿出来给大家对照着看一看。
无数个例加在一起,一线公立,医疗开支逐年捉襟见肘,已经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很多老年人,大、重病患者、就诊体验极差,床前等死,医院对此已经无能为力。
耗材干净吗?确实很脏。医疗圈的人都明白,耗材是医疗腐败的重灾区。像是钢板、超声刀、缝合线、等等耗材的水分巨大。不少大科室的主任靠耗材捞的盆满钵满,一个月赚六位数很正常。
我举双手赞成改革医疗耗材的招标改制。但是耗材腐败滋生在招标采购环节,应用环节断腕如此大刀阔斧,着实让人费解。
现在年轻人愿意从医的越来越少,很多勤勤恳恳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本身都是凭借着价值感在做事,再拷上他们的手脚,相医院和其他行业驱赶。
对患者来说,这种每每临近年底,就变得残疾、不稳定的公立医疗,也在把需要稳定医院——毕竟,谁能保证自己只在上半年发病呢?
现在面前有三条路。
第一条:从耗材腐败,招标环节开始改革、控制费用。
第二条:降低大家的心理预期,降低公立医疗标准,平摊费用。
第三条:把我的文章删了,告诉大家没事儿,医保好着呢,大家随便看病,另外一边,医院卡的死死的,医院做手工,推病人,拒手术,一切照旧,直到大厦崩塌。
你猜,最后会是哪一条?
为防止这篇文章出来之后失联,欢迎读者们添加我的北京的白癜风医院有哪些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