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体检季,不少单位都纷纷安排员工开始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
不同年龄段体检项目一样吗?哪些体检项目是不能错过的?如何避免误区?小编为你一一整理。
不同人群体检要注意哪些?
20岁
传染病、慢性炎症
20来岁是身体各项功能包括抵抗力的最佳时期,年轻人一般刚刚毕业走上社会,开始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肝炎、消化道感染的几率就增加,比如乙型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幽门螺旋杆菌等;再加上年轻人处于性活跃期,所以感染性病等各种传染病的可能性也就大了。
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每年一次血常规、尿常规、胆固醇和普通肝功能检查,已婚女性每1—2年可进行一次宫颈、盆腔和乳腺检查,男性每1—2年可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
30岁
血压、血糖、血脂
现在人相比从前普遍“吃得多、动得少”,加上30岁时都忙于事业,应酬较多,压力也大,三高在30几岁的人身上出现的几率大大增加。
建议:除了常规检查外,还应该每半年检查一下血压、血糖和血脂,肥胖人群则每3个月检查一次。女性继续保持妇科检查项目,而男性35岁以后每1~2年增加PSA前列腺检查。
40岁
结节、肿瘤
40岁以后体质开始下降,体内激素分泌水平会发生变化,容易有情绪不稳、慢性病频发等情况。这一时期,结节、肿瘤或心脑血管疾病会初现端倪,家族遗传疾病发病率上升。
建议:有家族病史、三代以内亲属有发生肿瘤的人,需提早体检。以胃癌家族史为例,用患癌最晚者的年龄-15年,就是需要做胃镜的年纪。具体情况还请咨询医师。
50岁
骨密度、心脑血管
50岁的人,如果出现浑身疼痛,容易骨折等症状,就该考虑是骨质疏松了。又由于代谢水平降低,血管内沉积物会越来越多,容易因此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
建议:把骨密度检查作为常规项目,尤其是更年期之后的女性;中重度脂肪肝、肝硬化患者,可以增加肝动脉造影检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做心电图、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
60岁
大脑、心脏、肠胃
60岁前一直体检,身体健康的人,在60岁之后不必要增加过多的检查,可以将重点放在疾病多发的大脑、心脏和肠胃等方面。
建议:大脑认知检查,能够及早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的苗头。针对心脏的有心动脉彩超等,针对肠胃的有钡餐、超声内镜等,而针对全身的肿瘤、梗塞、出血情况,可以考虑每2—3年进行一次螺旋CT或核磁共振。
体检四大误区医生在为体检者解读体检报告
1误区:只做五脏体检即可
很多人体检时只复方卡力孜然酊效果怎么样精准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