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主题月评”是中国慢(加急)性肝衰竭联盟受《国际肝病》编辑部邀请,制作的ACLF相关学术月评专栏。本专栏每月以ACLF某一特定领域为主题展开,旨在普及ACLF的概念及意义、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有关领域的进展。希望本专栏对无论是需要了解相关领域热点的肝病专家及研究人员,或是需要实用知识、活跃于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均能有所裨益。
本期简要阐述了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感染、炎症与免疫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同时,搜索了本月(.06.21-.07.20)PUBMED发布的ACLF相关重要文献并附简评。
关于作者:
中国慢(加急)性肝衰竭联盟(Chinese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Consortium,Ch-CLIF-C)是由上海医院消化内科李海教授牵头,由全国14医院感染科/肝病中心共同参与成立的肝病科研合作团队,致力于探索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发病机制、制定基于高循证等级的HBV高流行区ACLF诊断标准。目前团队开展了全球已报道入组数最多的ACLF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CATCHLIFE”(Chinese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包含2个大型队列(入组例的探索队列与入组例的验证队列)。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德国Essen大学医学博士,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后,美国RosalindFranklinUniversityofMedicineScience临床免疫实验室主任专科训练项目博士后,美国西北大学资深研究科学家/研究助理教授。现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感染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湖北省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包括CancerResearch、Celldeathanddifferentiation、LiverInternational、Celldeathanddiseases等。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中德重大专项、“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湖北省创新团队科研项目等多项课题。→主题评述
慢性肝病在各种诱发因素下易发展成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细菌感染作为ACLF诱因和并发症,激活机体的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引起强烈且失控的系统性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衰竭。近年来ACLF感染、炎症与免疫成为肝病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与之相关研究的进展,并对其今后的研究要点进行简要概述。
壹
ACLF与感染
ACLF合并感染主要包括腹腔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胆道感染、血流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其中在初次感染中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二次感染中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最为常见。
细菌感染作为ACLF感染的主要类型,受到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