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脂肪肝,两项研究提供新思路

近日海外研究人员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有两项新进展,这为以后的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大家不妨了解一下。

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肝脏疾病,除了酒精及其他原因之外,由于脂肪在肝脏中大量积累造成的,如今日益成为全球最常见的肝脏疾病的病症之一。虽然非酒精性脂肪肝在初始并没有甚至很少有症状出现,不过它是一种潜在的疾病,放任发展会导致肝硬化及肝癌。

导致脂肪肝的新发现

发表在《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指出,一种名为GPS2(G蛋白通路抑制因子2)的蛋白质的存在或将影响疾病的发展。

来自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小鼠脂肪肝疾病的发展中会受到一种名为GPS2蛋白质的影响。为了更深入了解GSP2,研究人员将敲除了GSP2蛋白质的小鼠与其他小鼠做对比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敲除了GPS2蛋白质的小鼠免于发病。

然后研究人员使用基因测序的技术进行分析。他们发现了GPS2对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α)有抑制作用。PPARα缺失会导致肝脏中脂质过量积累,从而增加肝脏脂肪病变几率。该团队与来自比利时和法国的临床研究人员合作,他们发现GPS2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特征基因表达有着明显相关性。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新发现的肝细胞途径可能与未来的治疗策略相关。

新的分子或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巴塞罗那大学的研究人员表明,一种新的分子EPB-53可以帮助对抗非酒精性脂肪肝及2型糖尿病。在早期就已确定FGF-21能降低循环中的胆固醇和肝内甘油三酯含量等,对维持脂肪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EPB-53分子可以增加肝脏和血浆中FGF21的含量水平,活化FGF21,降低肝脏脂肪变性,或许未来EPB-53分子可进行临床运用,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提供更好的疗效。

如何防止疾病发展

1.可通过运动减肥的方式:过于肥胖令身体机能运作压力大,面临脂肪肝风险,运动减肥有利于减少腹内脂肪,可改善脂肪代谢。不过运动及减肥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制定,不可运动过量;

2.进行合理的饮食:俗话说“病从口入”,正确的饮食是必要的,不可暴饮暴食,还应饮食均衡并戒酒,这样才有利于逆转脂肪肝;

3.服用降血脂药等方式进行控制,当然用药前需经医师指导。

大多数轻度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若能得到及时治疗与调理或可逆转,因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一定要积极应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gyh.com/ghjc/15560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