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乙肝患者人群,估计有—万人,在适当时机抗病毒治疗,是正确的方式,既能防止肝炎病毒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又能阻断肝炎向肝硬化、肝癌进阶道路,甚至可能达到临床治愈。
乙肝患者,是区别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健康人群的称谓,有大三阳、小三阳、小二阳等民间叫法,虽然经医学检查,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数和ALT数值不同,但共同特点是打破了免疫耐受期,出现了肝病各种症状。
乙肝患者的治疗,通常选择抗病毒治疗方式,以最新版的乙肝防治指南为指导,含干扰素和口服核苷类药物两种方式。从实际看,从便利性、普适性和经济角度考虑,选择口服药物的患者人群更多一些,占大部分。
乙肝药物目前已发展到六代,第一代拉米夫定,第二代阿德福韦酯,第三代替比夫定,第四代恩替卡韦,第五代替诺福韦,第六代TAF,属于一线用药的是TAF、替诺福韦、恩替卡韦,再加上一个国产新药艾米替诺福韦。
一线用药,目前是新老共存,有十多年的老药,也有五、六年的新药;有进口的原研药,也有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国产仿药;有超元/盒的贵药,也有不到20元/盒的便宜药,不过药效和关键指标没有太大差别。得益于国家集中采购举措,选择国产一线乙肝仿药的患者,每月药费有的低至10元以内。
口服乙肝药物,目的是减少乙肝炎症,药理是药物有效成分与肝脏内聚合酶结合,让乙肝病毒母体不能再利用聚合酶大量复制乙肝病毒,让乙肝大量繁殖的势头降下来。随着免疫细胞持续清除乙肝病毒,另一边乙肝病毒增殖受到抑制,乙肝病毒总量就下降了,通过医学设备能检测出来,这是乙肝药物起效的直接反映。
但问题是目前所有乙肝药物,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却对乙肝病毒母体——那个深藏在肝细胞核内部的“cccDNA”,无可奈何,一旦停药,乙肝病毒母体马上会纠集残兵,把聚合酶抢回来,再次兴风作浪,乙肝患者会迎来乙肝复发的恶果,后果难料。
这意味着,口服乙肝药物是长期的行为,服药超过10年、15年的患者并不少见,但有的患者不喜欢一直吃药,擅自停药,或减量服药,结果无非3条:
1、血液中抑制病毒的药物浓度不够,病毒学出现反弹。
2、导致耐药情况发生,一旦一线药物耐药,会出现无药可用的困境。
3、肝损伤突然加重,或有肝衰竭的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是药三分毒”,特别是西药,很多是化学药,对内脏、骨骼、血液等多多少少有一些影响,那么,在防治乙肝和长期是服药之间,必须选择长期服药吗?有没有安全停药的指标和条件,哪些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安全停药?
当然是有的,有4类人员,在一线乙肝药物治疗前提下,且坚持定期检查,达到4个条件,可考虑遵医嘱停药:
1、乙肝大三阳患者,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即出现了血清学转换,HBVDNA检测不到,ALT正常,继续巩固3年,总的疗程不少于4年。一句话:HBVDNA阴转+ALT正常+小三阳确认后3年巩固期。
2、乙肝小三阳患者,乙肝表面抗原转阴,ALT正常,再巩固18个月。一句话:HBsAg阴转+HBVDNA阴转+ALT正常+巩固治疗18个月。
3、处于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不建议停药,要长期服药治疗,防止意外。
4、处于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不可停药,要终生服药。
总的看,停药是在权衡了药物依从性、治疗成本及安全性的情况下,经医生综合评判做出的慎重决定,停药的概率不是很高。患者一定要把握两条:千万不能私下停药;即使安全停药,复查不可忘记,注意坚持随访。
乙肝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好长期管理的准备:
1、心态很重要,不要轻信快速治好、快速转阴等说法。
2、提高用药依从性,按时按量正确服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注意定期复查,检查用药有无耐药,副作用大不大,不能写糊涂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