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脂肪肝当然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值得庆幸的是,早期发现脂肪肝还是可以逆转的,早期诊断和干预能让大多患者恢复健康。一般来说,经医生评估后,轻度脂肪肝可不用药,通过饮食+运动+调节作息,大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饮食调节合理膳食,节制饮食,减少高脂高热食物摄入,不盲目减肥。成人每日进食建议谷类食物克,蔬菜、水果克,奶、奶制品、豆制品克,肉、蛋克。另外要少喝酒或不喝酒,尤其是酒精性脂肪患者,应绝对禁酒,避免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合理运动提倡进行自己喜好的可以坚持的有氧运动,如游泳、快步走(30分钟走0米、每周走5次)。日常尽量做到“能坐不躺,能站不坐,能走不站,能快不慢”。运动贵在坚持,要持之以恒,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尤其要注意减肥。
调节生活作息人的肝脏是在晚上11时至凌晨3时活动能力最强,这也是肝脏的最佳排毒期,如果此时熬夜,肝脏得不到休息,肝脏的血流量相对不足,势必加重肝脏的负担。同时,熬夜的人,多半晚餐进食较多,并且晚餐后又没有运动,这样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贮存于肝脏,久而久之,肝脏的脂肪含量就会超标,导致脂肪肝。
药物治疗如果已经出现转氨酶升高、明显代谢异常、肝纤维化的患者,就不是简单的靠饮食和锻炼能解决问题得了,需要遵医嘱及早用药了。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尤其不能过度运动,要以休息为主,以免加重病情。此外,心脑血管疾病,肾病和肝硬化患者,也要控制活动量,以免增加肝脏负担。最后,建议每年做一到二次体检,因为脂肪肝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直到症状明显时大多数已经发展到肝硬化了。
摘自年1月6号河南日报农村版
肝疾肆虐有良医
代代悬壶济世人
中医世家医技的日臻成熟,依赖于医家代代循序渐进的传承提高。位于扶沟县韭园镇的楚氏中医肝病专科世医已传至第七代,历经余年,见证了中医世家医技与时俱进的祖传优势。
楚氏行医始于清嘉庆年间。有一年,老百姓俗称的黄病(黄疸肝炎)和鼓胀病(肝硬化、肝腹水)在豫东地区十分猖獗。因患此病,死者甚多。楚氏秀才楚全义不信无良方可医此病,立志走遍天涯拜名医,悬壶济世。20年后,楚全义携妻带子回归故里,创办了“济仁堂”,以医治肝病为主,坐堂应诊。他收集整理治肝病良方余条,因病施治,疗效甚佳,声誉遍传方圆二三百里。楚老中医临终时把儿孙叫到跟前,立下了“世代为医治病救人,医德、医方不可失传”的遗嘱。楚氏后人牢记祖训,精医术,重医德,代代相传。
年,楚氏世医第五代传人楚医院肝病科退休后,在家乡创办了楚氏中医肝病专科,继续为肝病患者施医治病。其孙楚永庆等弟兄完成学业后也陆续回到了楚氏中医肝病专科,跟着祖父走上了治病救人的行医之路。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楚氏兄弟把现代医学理论与家传医术结合起来,以西医检查方式诊断病情,以家传医方治疗疾病。这种既快捷又确切的诊疗方法,得到爷爷的赏识和肯定。祖辈的秘传及20余年的临床经验,已使楚氏兄弟成为颇受患者信赖的楚氏肝病中医世家新一代传承人。
楚氏世医第七代传人在继承家传医术基础上,创新了“治肝病,重在‘调’”的治疗新理念。楚氏世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它们以经络为通道,相互关联,形成一个非常协调的统一整体。肝病是人体在内外环境动态平衡失调的情况下发生病理变化的体现。这种体现有其具体的特点与规律,是身体内部诸生理元素正邪斗争、正不敌邪的反映,它由肝病的根本矛盾与规律所决定,并贯穿于肝病过程的始终。临床上应从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入手,标本兼治。
楚氏世医结合各种肝病的发病机理,辨证求因、因病论治、整合系列纯中药组方以达到疏肝利胆、健脾和中、滋肾养肝、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扶正祛邪的功效。临床上不能单纯抗病毒、降酶、消黄、利水,而是重在调补人体气血,由局部肝脏病变到整体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加肝、肾、脾、胃等组织的血流量,改善肝脏营养代谢,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渐进缓解肝炎病人的诸如体倦、乏力、嗜睡、厌油、厌食、肝区疼痛、黄疸、肝脾肿大、腹胀、腹水等症状。直接或间接起着抑制肝炎病毒、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保肝护肝、利胆退黄、改善肝功能、阻断肝纤维化发生、消除腹水等作用。遵循此医疗法则,标本兼治,以达到从根本上有效治疗急慢性肝炎、黄疸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的目的。
楚氏世医牢记祖训,重医德,广行善,视病人如亲人,有口皆碑。为使广大患者看得起病,楚氏中医肝病专科始终坚持微利经营,还要对家庭特别困难的患者酌情减免医药费,对远路患者留足回程路费。楚氏世医高尚的医德和疗效确切的医术,在患者中赢得了信誉,受到普遍好评。
(华之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