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中年人把肝硬化治疗不当一回事,年来自山西太原的一位34岁的煤矿矿长,当时肝脏仅仅为肝纤维化,按理说如果按医生的要求一边治疗、一边工作可以在半年以内恢复正常,但他不听劝告,自认为年轻整天酗酒,生活无度,一年后再次就诊时已是肝硬化中晚期。实质上此时他已丧失了工作的能力,更为不幸的是半年后转为肝癌,悲痛中的他到处借钱治疗,化费达50万元,而最终半年时间生命就终结了。
这个例子表明肝硬化的治愈与年龄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全部,问题是应该如何面对,在医院住院的绝大多数肝硬化晚期病人实质上已经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机会,此时的西医用药仅仅是对症而已,每天费用平均在元以上,而且对肝硬化的逆转没有多大用处。假如早期配合中药治疗每日费用却只有50元左右。
肝癌的高危人群(Ⅱ级预防对象)为30~59岁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30~59岁有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病人或肝炎肝硬化病人;有肝癌家族史者。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甲胎蛋白(AFP)检查,并辅以B型超声波检查等,每年至少进行1次,并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年开始广慈中医曾对例肝硬化病人进行三年跟踪回访,每年均让病人作有关癌变的检查,结果分析表明甲胎蛋白升高伴碱性磷酸酶高于正常值的3-5倍,要注意肝癌可能,特别要重视甲胎蛋白低度持续上升,因为这类病人随访1年内30.8%被诊断为肝癌。对高危者定期进行甲胎蛋白检查,是目前早期诊断肝癌最好的办法,可在症状出现前6~12个月作出诊断。
对婴幼儿时期感染上的慢性乙肝转归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了。在20岁以前,大多数人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但肝功能正常,病毒与人体“和平共处”;20~40岁期间,大多数人的免疫功能逐渐成熟,开始出现清除病毒的同时感染了病毒的肝细胞受到损害,肝功能出现异常,每年有20%左右患者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如果清除病毒与病毒复制交替进行,反复出现肝脏炎症改变,继之就会出现肝纤维化,在此基础上发生肝硬化、甚至肝癌;一般“小三阳”后就不会出现活跃的病毒复制,肝功能一直正常,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的机会就大大降低了。总的来说,慢性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发生肝硬化的比例约为10%,发生肝癌的比例1%,也就是说个慢性肝病最终一个人会发展为肝癌。
青少年中肝癌少见,但遗传性肝炎患者中,发生在青年人中的肝癌病人也时有发生,广慈中医曾救治了一位28岁的肝癌患者,他来自江苏南京,母亲十年前病故于肝硬化,这一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肝硬化患者也不必人人自危,发生率远远没有媒体上宣传的那样可怕,并不是慢性乙肝就一定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但是肝癌临床上发生的确不少见,也极大的引起了人们对它恐慌,我们认为尽管肝炎最终不一定都会转为肝癌,但是患者绝不能对此而听之任之,肝癌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要想避免最重要的是尽力控制肝硬化的不断发展。
据临床观察,肝癌的发生可以出现在肝硬化的任何一期,个别慢性肝炎也有转为肝癌,因此坚持正确的肝病治疗是防止肝癌的关键所在,肝癌的出现对任何一位肝病患者都是不幸的消息,患者应在发生之前密切重视,把肝硬化的治疗抓紧、抓细,只有这样才能把癌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