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西医治疗原则
以应用免疫抑制剂、利胆退黄药及对症治疗为主,治疗并发症,疾病晚期可进行肝移植。
二、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中成药用药方案
1、基本原则:
本病的病因为禀赋不足、饮食失宜。本病的病理基础与痰、湿、浊、瘀、热等有关,病位在肝涉及脾、胃、肾等脏腑。证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因此治疗上应标本兼顾,调治肝脾肾,兼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祛痰散结。
2、分证论治(如表):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分证论治以下内容为上表内容的详解,重点强调同病同证情况下不同中成药的选用区别。
(1)肝胆湿热证:
胃脘痞闷,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饮,恶心厌油,食少纳差,胁肋隐痛,腹部胀满,大便黏滞不爽或臭秽,或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口苦口黏,恶心厌油,食少纳差,大便黏滞不爽或臭秽,或身目发黄。
清肝利胆,清热利湿。强肝片、当飞利肝宁胶囊、龙胆泻肝丸、茵栀黄颗粒、金胆片、雷公藤多苷片(如表):
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胆湿热证选用的中成药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胆湿热证选用的中成药(2)肝郁脾虚证:
两胁胀痛或隐痛,可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纳少口苦,乏力,便溏,舌苔薄白,脉弦。
两胁胀痛,因情志变化而增减,纳少,便溏。
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强肝片、复肝宁片、肝爽颗粒、安络化纤丸(如表):
自身免疫性肝病肝郁脾虚证选用的中成药自身免疫性肝病肝郁脾虚证选用的中成药(3)气滞血瘀证:
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
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二十五味松石丸、安络化纤丸、鳖甲煎丸、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瘀胶囊、大黄?虫丸(如表):
自身免疫性肝病气滞血瘀证选用的中成药自身免疫性肝病气滞血瘀证选用的中成药自身免疫性肝病气滞血瘀证选用的中成药(4)肝肾阴虚证:
胁肋隐痛,悠悠不休,目干,目花,头晕目眩,腹胀,腰酸乏力,尿黄,舌红少苔,脉沉细。
胁肋隐痛,悠悠不休,目干,目花,腰酸乏力。
滋阴柔肝,补肾养血。扶正化瘀胶囊(如表):
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肾阴虚证选用的中成药(5)脾肾阳虚证:
胸胁隐痛,下利清谷,或泄泻滑脱,或五更泄泻,畏寒肢冷,小腹冷痛,腰膝酸软,小便不利,面色白,或面目肢体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下利清谷,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面色白。
益气健脾,温阳补肾。复方木鸡颗粒(如表):
自身免疫性肝病脾肾阳虚证选用的中成药3、注意事项
早发现早治疗。过早停药不利于病情恢复,甚至可引起“反弹”。自觉症状改善先于实验室指标,因此待自觉症状改善后,治疗必须再延长3~6个月。
三、预后
AIH的自然缓解率低,但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诱导缓解后可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10年生存率在90%以上。PBC及PSC的预后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和接受UDCA治疗,疾病已进入晚期才接受治疗者,易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甚至发展为肝衰竭、胆管癌,预后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