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使用干扰素,需要注意什么本文全面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乙肝表面抗原(HBsAg)始终是一个痛点,和正常人不同,乙肝患者感染乙肝病毒的指标就是这个抗原呈现阳性,如何让这个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转为阴性,是众多患者的梦想!同时,这个指标和乙肝患者的健康关系密切!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水平直接与慢性乙肝的进展相关,抗原定量水平,患者疾病风险进展小,抗原清除,肝硬化、肝细胞癌风险显著降低。而干扰素,就是实现这个梦想的重要武器之一!

乙肝患者使用干扰素需要注意什么?

规范使用干扰素,能够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而规范使用,需要注意以下5点内容

1、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1)有强烈的阳转阴意愿者;2)“大三阳”转“小三阳”。

禁忌症:1)怀孕、备孕前半年内;2)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疾病、血液性疾病;3)早期肝硬化不是禁忌症,但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本身会存在血象异常,需慎重考虑。

另外,有观点认为,根据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来把握干扰素治疗时机非常关键。免疫活动期是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期,而免疫活动期的特点为谷丙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波动,呈现“升高、下降、复常”,此时患者的自身免疫反应强,加上干扰素抗病毒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以联合其它口服抗病毒新药,能够共同清除病毒。此外,免疫再活动期同样是抗病毒治疗的理想时机。

2、个体化疗程和个体化治疗原则

干扰素由于其副作用问题,不可能长期用药和终身用药,一般为1年,表面抗原一直下降,但尚未转阴,可延长疗程;3个月后,表面抗原没有明显下降(小三阳),可再一个月后复查,仍无下降。可考虑暂时停药。

干扰素的使用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患者应答和耐受情况是有必要进行个体化剂量和疗程调整的。早期HBVDNA水平变化、HBeAg定量或半定量变化、特别是HBsAg定量变化,这三个指标可以预测停药后的持久疗效。因此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三个指标来指导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治疗开始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怎么办?

使用干扰素治疗后,转氨酶不降反升,是不是治疗没有效果,是不是要降酶治疗?治疗初期出现的ALT升高,要结合HBsAg定量及乙肝病毒DNA水平的变化来具体分析、正确认识。对于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ALT升高往往是具有免疫应答的反应,不宜轻易单纯采用"降酶"治疗,以免影响疗效观察。患者需要理解与配合。

4、干扰素治疗无法耐受怎么办?

干扰素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是流感样症状和外周血常规的改变。流感样症状诸如发热、肌肉或关节酸痛等全身不适反应,持续时间较短,可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轻甚至消失。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减少现象,往往是无法坚持治疗的主要原因。对于严重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需要调整剂量、暂停用药或对症处理。用药过程中也需定期监测血常规,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和指标的稳定,可以一个月监测一次。

5、干扰素副作用问题

干扰素的副作用相对口服抗病毒药的要多,常见的有感冒样症状,血细胞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所以,打干扰素期间,需要常规复查肝功能、乙肝DNA、肝脏彩超,还要加做血常规、甲状腺功能。

作为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和家人,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gyh.com/ghys/15568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