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院肿瘤科余吉仙主任医师接到65岁李阿姨(化名)儿媳妇的电话,“婆婆体检B超时说肝上长了个东西,可能是肿瘤,怎么办?”对于李阿姨,余吉仙并不陌生:原来,早在4年前,当时诊断为乙型肝炎后医院住院治疗。但病情好转出院后,李阿姨并未再复诊,也未定期复查,就连抗病毒药也自行停止服用了。电话联系后的第二天,李阿姨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入院后CT及MRI的结果均提示左肝恶性肿瘤,大小约3cm,甲胎蛋白升至.44μg/L。母亲查出肝癌后,儿子竟也得了肝癌!四年时间,李阿姨就从肝硬化发展为肝癌,余吉仙觉得非常惋惜。同时,李阿姨的情况也引起了她的警觉。乙肝病毒通过血液体液传播,临床中经常会碰到未进行母婴阻断治疗或新生儿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乙肝阳性妈妈所生子女也为乙肝患者的情况。李阿姨如此忽视自己的疾病,那她的子女是否存在患病隐患呢?又是否接受过检查和治疗呢?余吉仙赶紧详细询问了李阿姨子女情况:李阿姨有一子一女,但从未检查和治疗。在她的强烈建议下,李阿姨的子女最终进行乙肝相关检查。而检查结果让这家人大吃一惊:原来子女的肝功能都已有异常,乙肝病毒指标高,双双被诊断早期肝硬化。更令大家不安的是,李阿姨的儿子还检查出甲胎蛋白偏高,肝脏CT检查后,发现肝脏内有4cm左右的肿块!结合进一步的MRI及超声造影等检查,他最终被诊断为肝恶性肿瘤。肝肿瘤亚专科MDT团队,让母子二人化险为夷!李阿姨和儿子先后被查出肝癌,对李阿姨一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为了更好地做针对性治疗,余吉仙为母子二人安排了肝肿瘤亚专科MDT讨论。经过各位专家讨论,考虑李阿姨年龄大,肝储备功能差,Child-pugh分级B级且血小板小于50×/L,不能耐受手术治疗,建议肝肿瘤射频治疗,穿刺病理明确肝细胞性肝癌。后来李阿姨接受了肝肿瘤射频治疗,术后恢复好,复查时未见肿瘤复发,甲胎蛋白已降至正常。李阿姨儿子是早期肝硬化,肝脏肿瘤在5cm以内,首选手术切除治疗,后予肝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明确肝细胞性肝癌,手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幸运的是,李阿姨母子二人均是早期肝癌,在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案后,目前恢复得不错。“要是再晚半年发现,可能将发展成晚期肝癌,失去治疗机会。”余吉仙说。早期诊断肝癌的关键,在于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检查!据最新调查显示,中国肝癌发病率位居第4位,死亡率位居第2位,80%左右的肝癌和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具有难诊断、难治疗、易转移复发、死亡率高的特点。肝癌早期多无症状,60%以上患者诊断时已为晚期,晚期肝癌五年生存率只有12%左右,远远低于早期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70%的数据。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这类人群建议至少每隔三至六个月进行1次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甲胎蛋白、肝脏B超,必要进行肝脏CT或MRI检查。余吉仙介绍,长期抗病毒治疗是目前唯一被证实的可以降低乙肝相关肝癌的发生率的治疗手段。年慢乙肝防治指南指出:有抗病毒治疗指针的患者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End-
▍来源:医院、健康杭州、网络综合。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编辑:刘白
※往期好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