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肝病领域顶刊JOH指出,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万例患者死于肝脏疾病,我国约有万肝硬化患者,每年新发肝癌46万,乙丙肝感染者逾1亿,为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
为契合《“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将重大慢性疾病过早死亡率较年下降30%的目标,肝胆相照平台医院消化内科联合打造“肝研撷萃”精品栏目。
“肝研撷萃”医院孙超主任担任总编辑,范晓飞博士、惠洋洋博士、王晓雨博士、崔膑心博士任执行编辑,通过研读分享各种肝脏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和发病机制的前沿进展,结合团队自身的工作,为广大医生提供精进学术、助力临床的交流平台。
“肝研撷萃”第四期,孙超主任团队对肝硬化肌肉减少症与潜在治疗药物利福昔明进行经验分享和展望,以启迪临床。
作者/范晓飞孙超(医院消化内科天津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肝硬化由肝炎缓慢发展而来。肝细胞不断地受到各种因素(如病毒、自身抗体、药物等)的打击后发生损伤坏死,并重新修复形成纤维组织,肝小叶重塑进展为假小叶,最终导致肝硬化。目前,肝硬化在世界范围内仍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图1)1。我国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肝硬化最为常见,后期由于肝内异型细胞的异常增殖,可形成恶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也可因为肝硬化引发的门静脉高压,导致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严重者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或者因为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丧失,合成蛋白以及代谢毒物的能力减弱,诱发肝性脑病及各种类型的感染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导致不良结局。
肝硬化往往起病隐匿、病程迁延,一些患者未予足够的重视和及时诊治,也未对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和调整。当疾病逐步进展到终末期,出现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各种不良事件,如消化道大出血、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各种类型的感染时,就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生存时间,反复入院既增加经济负担,也占用了宝贵的医疗资源。部分肝硬化患者除非进行肝脏移植,不然无法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图1肝硬化的常见病因
有文献报道,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可高达50-90%。在大多数的观察性研究中,营养状况的评估主要基于体重的变化,而评估一种或几种体成分(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