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
谨慎而后行医!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
非博不能致其得!
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中医临床路径
(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活动性肝硬化代偿期的住院患者。
一、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积聚(TCD编码:BNG)。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炎肝硬化(ICD-10编码:K7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9版(吴勉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年),以及年《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年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关于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肝硬化代偿期的部分进行诊断。
2.疾病分期
肝硬化代偿期:指早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A级。如按五期分类法评估肝硬化并发症情况,属1期:无静脉曲张,无腹水;和2期:有静脉曲张,无出血及腹水。
3.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中医诊疗方案(年版)”。
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瘀阻证
气滞血瘀证
肝郁脾虚证
肝肾阴虚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中医诊疗方案(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积聚(肝硬化代偿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积聚(肝硬化代偿期)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代偿期,肝功能(ALT、AST、TB)异常者,属活动性肝硬化。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腹部超声、肝纤维化指标(APRI评分)、肝硬化非侵袭性诊断(参考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诊断专家意见)、甲胎蛋白、病原学筛查(乙肝、丙肝等)、尿常规、便常规、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自身免疫抗体、寄生虫检查、遗传学检查、上腹部CT或MRI、电子胃镜、肝组织病理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通腑祛瘀。
(2)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祛瘀通络。
(3)肝郁脾虚证:疏肝健脾,理气活血。
(4)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养阴活血。
(5)气虚血瘀证: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1)中药穴位敷贴疗法
(2)物理疗法
(3)脐火疗法
(4)结肠透析机辅助中药灌肠疗法
4.饮食疗法
5.运动疗法
6.西药治疗
7.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乏力、纳差、肝区不适、黄疸等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2.肝功能好转。
3.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出现慢性肝衰竭、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积聚(肝硬化)(TCD编码:BNG04、ICD-10编码:K7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8天实际住院日:天
日期
年月日(住院第1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防治并发症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静点中药注射液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疗法□物理疗法□脐火疗法□结肠透析机辅助中药灌肠疗法)
□饮食疗法
□运动疗法
□西药治疗
□根据病因治疗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护肝降酶治疗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凝血功能。
□甲胎蛋白。
□腹部超声
□病原学筛查(乙肝、丙肝等)
□其他检查
主要
护理
工作
□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病情监测
□执行相关医嘱
□静脉抽血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年月日
(住院2~7天)
年月日
(住院第8~14天)
年月日
(住院第15~21天,出院日)
主要
诊疗
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防治合并症
□完善入院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防治合并症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防治合并症
□疗效评估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静点中药注射液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疗法□物理疗法□脐火疗法□结肠透析机辅助中药灌肠疗法)
□饮食疗法
□运动疗法
□西药治疗
□根据病因治疗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护肝降酶治疗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静点中药注射液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疗法□物理疗法□脐火疗法□结肠透析机辅助中药灌肠疗法)
□饮食疗法
□运动疗法
□西药治疗
□根据病因治疗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护肝降酶治疗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临时医嘱
□复查必要检查项目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静点中药注射液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疗法□物理疗法□脐火疗法□结肠透析机辅助中药灌肠疗法)
□饮食疗法
□运动疗法
□西药治疗
□根据病因治疗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护肝降酶治疗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临时医嘱
□复查必要检查项目
□对症处理
主要
护理
工作
□病情监测
□日常生活和心理护理
□进行药物宣教
□执行相关医嘱
□病情监测
□日常生活和心理护理
□进行疾病宣教
□执行相关医嘱
□病情监测
□日常生活和心理护理
□进行疾病宣教
□执行相关医嘱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年月日
(住院第22~28天)
年月日
(出院日)
主要
诊疗
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定出院时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防治合并症
□疗效评估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静点中药注射液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疗法□物理疗法□脐火疗法□结肠透析机辅助中药灌肠疗法)
□饮食疗法
□运动疗法
□西药治疗
□根据病因治疗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护肝降酶治疗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
临时医嘱
□复查必要检查项目
□对症处理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
护理
工作
□病情监测
□日常生活和心理护理
□进行出院前宣教
□执行相关医嘱
□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特别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医学文化知识,内容仅供参考,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治疗操作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尊重知识与劳动,如有侵权及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