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演讲后疫情时代健康活到100岁

白癜风医术怎么样 https://m.39.net/disease/a_9237621.html
                            

樊代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

△樊代明院士在科学跨年夜现场演讲摄影/张星海

△点击查看现场演讲视频

无论喜欢不喜欢,人这一辈子都要经历生、老、病、死。

自古以来,人们对生死提出了很多看法,比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又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实,生是很短暂的,死也是很短暂的,而生和死之间这个过程我们叫“活”。

我们“活”的是什么呢?我们活的是“命”,生命的命。生命是什么?按我的理解,生命是无限的时间中,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会会儿”;是无际的空间中,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点点”。仅凭这一点点、一会会儿,我们能活下去确实不易。

我们为什么能活下去?因为生命在“奋斗”。

你还能记住出生时的三次特别的哭声吗?这三声啼哭,并不是我们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到来,而是在表达求生的欲望。

第一次哭声是我们要呼吸——我们需要氧气,不然就会憋死。自从有了第一次哭声以后,我们全然不知一辈子吸了多少氧,平平静静就过来了。

第二次哭声是要饮食——含上奶瓶,我们就不哭了。这一辈子吃下多少的食物和水,我们也是全然不知,其数难计。

那第三声哭声是什么呢?那就是排泄,只有进没有出,我们恐怕也是要“憋死”。

保护呼吸系统

在人体的细胞里,有一种细胞器称为线粒体。线粒体负责为细胞供能,让我们有力量。线粒体产生能量需要什么?需要氧气。我们只有吸入氧气,再将这些氧气输送到细胞里头,才可能产生能量。

我们的肺是一个了不起的器官,从我们出生一直到离开这个世界,肺脏一直在工作,从来没有停息过。肺内的气体交换面积很大,这使得我们吸入足够的氧气并通过肺泡进入到血液循环,再运到组织当中。反过来,组织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又通过肺呼出体外。

但是,有的人为了一时的快乐而频繁吸烟,对肺脏产生了很大的损害。到最后,肺内的气体交换面积就越来越小。所以,吸烟者首先是跑着喘气,然后站着喘气、坐着喘气,最后躺下来都得喘气。更重要的是,吸烟会引起肺组织的增生,最后可能演变为癌组织,又侵占了更多地方。

当肺部的气体交换出现障碍时,为了保持供氧,心脏的工作负荷就会加重,最后还会引起肺心病等疾病。所以,我们一定要格外爱惜自己的肺。

呵护消化和排泄系统

人类的生存,不仅需要“氧气的氧”,还需要“营养的养”。而人体消化道对于营养吸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人体的肠、胃、肝、胰等消化器官的共同努力之下,日常饮食中所摄入的东西,才最终变成身体需要的物质。因此,我们吃的东西要平衡,既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既不要过精也不要过粗,既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既不要过早吃也不要过晚。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消化道的健康。

可是,有部分的人喜欢喝酒,但是酒喝多了,对消化道的危害很大。

实际上,我们的消化道就像房间里的墙壁,表面涂了一层“白灰”保护层。酒精会破坏消化道表面的粘液层,进而引起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38度以下的酒,对消化道黏膜的损害相对小,而50度以上的酒,损害则是很大的。

如今,酒精性的肝硬化已经成了非常常见的疾病。所以大家饮酒要极为限量,保护宝贵的消化道。

维持人体的平衡,还讲究“有进也有出”。这方面,排泄系统功不可没。近年来大量医源性和药源性的疾病出现,就是由于一些人不加选择,吃了很多不应该吃的药。因此,我们在平常的吃、喝当中,都一定要有所节制。

“抗老”不如“延老”

生命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两个考验:一个是老,一个是病。

生命究竟有多长,是自然界已经固定了的。比如老鼠只能活2年多,狗可以活14~15年,而根据现在科学的计算,人的寿命极限是岁。当代社会的平均寿命接近80,所以我们还有40年的“奔头”。

当然,每个人都活到岁是不太可能的。如果给这40年打个对折,那人们能力争达到的“天年”就是岁。

从出生到老,我们不断地追求增强自己身体的力量。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永远平安,我们都难免会经历疾病或者受伤的状态。各种疾病来来往往,忽来忽去,有的病因是外来的,比如新冠肺炎病毒;有的病是体内的平衡出了问题,于是引起了疾病。

人们总说要“抗老”,但正如树木到了季节终究要落叶,“抗老”是做不到的。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延老”,即延缓衰老到来的时刻,尽量地活得长。我们也经常说“抗病”,但有些疾病不是用“抗”的,而是要调节的——与其说抗病,不如说防病。

△摄影/张星海

当代社会有很多损害人体自然力,不利于延老、不利于防病的因素出现,此前提到的吸烟、酗酒就是例子。

此外,人体的许多功能,会随着体内外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外界环境,包括心理状态,也包括了时间。

这个世界上的“日出日落、潮起潮落、花开花落”,都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体也不例外。所以,正午十二点努力工作,效果也很好;晚上十二点还在加班熬夜,那就是在“以命抵命”。我们要掌握生物钟的规律,反其道而行终究行不通。

总之,我们只有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人生、理解健康,才能达到“生不老、老不病、病不死,健康活到岁”。

原标题:《专家演讲

后疫情时代:健康活到岁》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gyh.com/ghjc/15557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