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科普丨中医药对治疗脂肪肝的作用

来源:菊梅医生

作者:菊梅医生

正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导读

脂肪肝是由多种病因和疾病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大多数脂肪肝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特别是伴有炎症的脂肪肝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而且因脂肪肝的存在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明显增加。目前西药治疗脂肪肝缺乏理想的针对性药物,且停药后常会反弹;而中医药因其疗效平稳、多向调理作用,很多人易于接受,在脂肪肝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1

脂肪肝的中医病机

“肝之积,名曰肥气”,脂肪肝属中医学“积证”,亦可归为“肥气”范畴。

积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除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积证的发生还常与邪气外袭,或病后体虚,或黄疸、疟疾等经久不愈有关。以上因素还可相互交错夹杂、混合而致病,使肝脾功能受损,脏腑机能失和,气滞血瘀,或兼痰湿凝滞,而成积证。

脂肪肝病位在肝,发病与肝、脾、肾病理变化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若肝气不畅,脾运失健,肝脾功能失调,气血阻塞,壅滞不通,则形成积证。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脾运不健,痰湿内停,日久痰湿绞着凝滞,则生积块,形成积证。肾为先天之本,脾的健运和肝的疏泄均依赖于肾气。

肝、脾、肾功能受损和痰瘀互结是脂肪肝的病机特点。脂肪肝的发生与痰、湿、瘀、积等关系密切,痰浊、血瘀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发挥中医药作用,治疗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可以通过合理地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并配合适度地减肥和体育锻炼来逆转;重度脂肪肝需要配合相应的药物治疗。目前西医对于脂肪肝的治疗尚无特效的对症药物,采用中医对于脂肪肝是重要的干预手段。

研究证实,许多中医药疗法降脂作用明显。如泽泻利水渗湿、化浊降脂,其提取物及其萜类成分具有调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单味药山楂对高脂肪饮食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显著;决明子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延缓和部分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从而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丹参活血祛瘀,可改善肝脏微循环,扩张血管,抗肝纤维化,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脂肪肝的发病基础是脾虚,致病关键是肝郁,病理转归是痰瘀互结,若能有效治愈痰瘀,则可截断病势,使脂肪肝痊愈。

脂肝清胶囊就是在对脂肪肝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而组方形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舒肝健脾的作用,用于肝脾不和、湿热痰阻、气滞血瘀所致的脂肪肝、肥胖以及相关胁痛、腹胀痞满、纳差、乏力等症,在临床上治疗脂肪肝、酒精肝、高脂血症以及肥胖症等都获得了满意疗效。

全国首届名老中医药汪承柏教授学术继承人、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中心原主任李筠和原副主任史文丽领衔,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肝等各型肝炎、肝硬化,特别是重度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及其各种并发症以及肝癌的中医药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居国内领先地位。

结语

及时有效地治疗脂肪肝完全可以逆转肝脏的脂肪性改变甚至肝纤维化。现阶段西医尚无特效的对症药物,中医药对脂肪肝的治疗仍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gyh.com/ghgr/15548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