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几乎有一半的肝硬化患者都存在营养不良。但由于营养不良的定义以及判断方法不同,慢性肝病营养不良发生率变化很大。
目前根据肝功能分级:A级和B级的肝硬化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概率为21%-40%,C级肝硬化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概率高达70%-90%。营养不良这样的症状在很多人看来或许与本来肝硬化的病情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如果不解决营养不良的症状会对肝硬化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免疫能力的恢复造成极大影响。因此,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来,在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仔细评估后就需要及时给予患者最好的营养支持。
在解决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问题我们应该先明白,造成肝硬化患者普遍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
营养摄入不足?
很多人对待肝硬化这类疾病还是保持着同其他疾病一样的认知方式——限制饮食。这样的认知方式无疑会导致肝硬化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
食欲减退?
食欲减退是造成肝硬化患者能量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而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的原因与肝脏对某些激素的清除能力下降也有关系。此外,部分患者的食欲不振的原因还和腹水引起的胃肠道受压有关。
代谢途径的改变?
代谢途径的改变在肝硬化早期表现为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以及在晚期表现的蛋白质的合成能力下降。与此同时,肝脏的合成能力和储备能力下降导致了糖原储备的大量减少,进一步导致了大量氨基酸进入代谢途径来增加葡萄糖的产生。这一系列的反应加速了肌肉组织的破坏和蛋白分解代谢的增加。
但是,因为肝病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较为复杂。所以,想要更好地为各位肝硬化患者给予正常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供给,进行系统的营养状况评估非常重要。
目前被推荐使用最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
人体测量学治疗
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等。
生化学指标
一般认为白蛋白水平低于20g/天为严重营养不良,20~30g/天中度营养不良,30~35g/天为轻度营养不良,需要注意的是白蛋白水平会受到外源性白蛋白制剂补充的影响,评估时需要去除这方面因素,选择补充白蛋白制剂之前的数值。
主观全面评估法
主要通过询问病史和身体测量的方法进行判定,主要分为5个方面:体重改变、饮食摄入改变、胃肠道症状、活动能力和身体测量。根据评定结果主要分为3级——A、B、C
A:营养正常
C:营养不良
腰3水平骨骼肌指数
腰3水平骨骼肌指数是通过CT或磁共振的方法计算有代表性的骨骼肌区域面积,从而判断肌营养不良的方法。通常男性骨骼肌指数38.5cm?/m定义为营养不良,女性52.4cm/m定义为营养不良。由于此方法客观、可定量,目前应用前景可观。
在了解了如何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身体之后,我们现在就采取具体的措施来为肝硬化患者提供营养了。
能量
为了能减缓机体的分解代谢和内源性蛋白分解,每个肝硬化患者每天所需要的热量都需要做到精确计算。所以,因为每个患者所需要的热量是不同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参考数值:每天25~40kcal/kg之间,其中蛋白质在~kcal之间。
蛋白质和维生素
目前推荐肝硬化患者每天的蛋白质供应量为1-1.2g/kg体重,最多不能超过g/天。当然,肝硬化患者也需要补充维生素。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建议肝硬化患者每天以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宜。但是因为肝硬化患者的代谢能力很弱。所以,肝硬化患者对于脂肪的摄入应该更慎重。
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是病情加重的潜在因素,所以肝硬化患者需要长期地、持续地保证足够营养摄入,正确的营养干预将有助于病情的改善。
肝友问题
①
点击文章上方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