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多年的陈先生(化姓),这年已经七十多了,肝功能经常查到胆红素有升高,经常还会有少量腹水。
医生说这已经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了,一直忙于保肝护肝治疗,却有半年多没去复查。直到年7月,B超发现肝里长了两个瘤子,接着就是CT、磁共振、抽血一阵查,证实肝里长了两个直径都是2公分多点的肝癌。
一家人急医院的专家,毫不犹豫地于年8月和10月做了两次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10月底复查增强磁共振,那两个肝癌瘤子还有很多血供,提示肿瘤还是活的。这时候老人家肝功能更差了,胆红素升高了不少,不仅腹水增多了,下肢也有水肿。考虑到老人已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再做介入已耐受不了,介入专家就建议肝移植。
换肝?
换肝?这个手术就大了,子女不甘心,于是便开始四处打听哪里有更好的办法。
找着找着,医院的一位主任,这位主任直接就带着心急如焚的子女找到我。翻阅老人的病例资料,果真是肝硬化失偿期,但腹水量并不多,胆红素、转氨酶都略有升高,白蛋白低但没低于30g/l,肝功能应该是Child-PughB级。看看病人的状态,PS评分是1分(0分没症状,1分有轻微症状,生活能自理)。再看看磁共振片子,两个瘤子分布在两个肝段,最大直径都只两公分多点,诊断肝癌已没问题。
再仔细看看,没有门静脉癌栓,也没有其他地方转移,这个肝癌分期最多也只是个Ib期,还算早期啊!应该还有外科治疗机会的,还没必要着急肝移植啊!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外科能怎么治呢?手术切除?微创消融?两个瘤子在不同肝段,一个距肝包膜一个多公分,一个距离有两三公分,如果手术切除,需要切掉两片肝,但病人肝硬化严重,肝体积已经缩小了,再切掉两片肝,剩下的肝就不够用了。如果肝硬化没有这么严重,手术切除当然可以考虑。
那老陈现在只能做微创消融术了。用射频消融或微波消融技术,将肿瘤加热,把癌细胞烧死,可以达到与手术切除相同的效果,最适合治疗不能耐受手术、直径小于3公分的肝癌。再看看那两个肝癌的位置,完全能在B超引导下完成消融术,建议子女带老人去上海做微波消融术。
说得挺有道理,医院老中医,怎么就知道这么多外科的事呢?
初次见面的子女眼里流露出疑惑的神色,我自然看得明白。于是就叫他们通过远程会诊方式医院的微创专家。
请肝胆外科看看能否手术,如不能手术,再肝穿活检,明确病理再做打算。
治疗选择
子女们懵了,这可是他们都不愿接受的处理方式啊!再征求我的意见,我知道他们的顾虑,综合考虑了很久,建议老人先住院保肝治疗一两周,待肝功能好转,腹水基本消退后,就立马去做消融术。
在我科住院一周后,老陈前往上医院的陈夷教授成功做了肝癌微波消融术,术后一个月复查磁共振,肝肿瘤已完全毁损了,癌细胞全烧死了,手术非常成功!半年多过去了,老陈现在仍然是无瘤状态,现在的重点是治疗肝硬化,预防复发,定期复查监测了。
肝癌治疗的成功首先是早期发现,再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合适的治疗方案
能事半功倍
手术切除是早期肝癌首选治疗方式,微创消融术也可用于早期肝癌的根治性治疗,其效果与手术切除几乎相同。
不过近期有研究显示,手术切除的复发率较消融术低,但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手术风险小、手术时间短、肝功能影响小、恢复快、经济方便等优点,非常适合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切除的病人以及中央型肝癌(肿瘤长在肝的深部,离肝包膜很远)的病人,像老陈这样的情况,消融术是最优选择。
顺便透个秘密,我年轻医院短期进修过,虽然没能完全掌握微波消融这门技术,但学会了看磁共振片,且对肝癌治疗方式的选择了如指掌。
●团队介绍●
黄兆明肿瘤团队由核心专家黄兆明主任中医师、陶玉主任医师、陈后良副主任医师领衔,有夏盛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林赛艳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李谦毅医师、李文旭医师等医疗骨干。团队医院大士门老院区(医院)住院部五楼,床位42张。学科开展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中医药预防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中医药联合化疗、分子靶向治疗、PD-1免疫治疗等项目,开展了胸穿、腹穿、肺穿、骨穿、心包穿刺、腔内化疗、CVC及PICC置管等肿瘤内科常规项目。
年,黄兆明肿瘤团队门诊量超2.5万人次,出院病人超人次,平均住院日低至8.2天。为众多肿瘤病人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显著降低了术后复发转移率,改善了生存质量,延长了晚期病人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面,黄兆明肿瘤团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本文是黄兆明医生原创作品,谨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诊疗建议。
如需治疗,请选择专业团队进行规范治疗。
来源/黄兆明肿瘤团队文字/黄兆明编辑/戴淑冰专家审核/黄兆明内容审核/吴亦烦
推荐阅读
历史文章
怕肠镜检查难受,有没有更轻松的检查能早期发现肠癌?
这些人更容易得胃癌,早防早筛很重要
这种常见癌一发现就是晚期,其实早发现很简单肺癌淋巴结转移了,医生还有很多办法治,不要放弃!
血小板减少吃什么补得快?这几种食物就够了
吃中药能消掉肺结节吗?糟糕!体检发现肺结节,怎么办?
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怎么早期发现?
更多科普文章请